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历史 > 怒海覆清1852 > 第二一〇章 天国在哪里?

第二一〇章 天国在哪里?(第2页/共2页)

然后带着手下的人到此处祭奠了当初在起义中死难的华工。

站在石碑之前,董良感叹,时间过得真快。

不过大部分的华族官员所想的跟董良不同,他们感叹的是仅仅一年时间,董良就带着他们做了这么多的事情。

夺船,登岛,击败岛上的萨摩势力,解救萨摩种植园中的华奴,击退洋人和萨摩家的围剿,创立华族,攻占同安县城,接回华工的家眷,北征萨摩,控制整个琉球,然后攻打鼓浪屿,解救猪仔,顺带跑福州帮满清击退了洋人联合舰队的围困,最后又征伐东海海盗。

一年来,华族一边发展生产,一边不断地战斗。

在生产中积累成长,在战斗中磨练自己。

护卫军作为一支新军,硬是被董良磨砺成百战老兵。

放眼整个东亚地区,华族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成长为一个举足轻重的势力。

同样发展迅速的还有太平军。

他们自金田村起义开始,几起几落,有好几次差点被清军剿灭。

但是在永安建制之后,太平军的政策得到了久经压迫的底层百姓的支持。

他们开始发挥自己的特长,流窜作战,队伍如同滚雪球一般扩大。

每到一地,力量都能够得到扩充。

只要太平军还在流动,他们就有用之不竭的兵源。

而且太平军在战斗中不断学习,成长非常迅速,仅仅一两年时间杨秀清、石达开、罗大纲、林凤祥等人都从原本的普通百姓成长为优秀的将领。

杨秀清成为东王之后,太平军确立了双元领导体制,他更是以其优秀的战略眼光,带领太平军做出了重要的选择。

咸丰三年一月十二日晨,太平军穴地攻武昌城,轰塌城西南文昌门城墙20余丈,殿前左一检点林凤祥、殿前右二检点李开芳、殿左一指挥罗大纲等率军相继攻入城内。

清军弃城溃逃,双福、常禄、王锦绣被击毙,常大淳自杀,武昌被太平军占领。

这是太平军自金田起义以来攻占的首座省城。

此战消息传出,满清朝野震动。

咸丰皇帝更是被气的旧疾发作,差点昏死过去。

这时清廷才让正在处理黄河水患的两江总督陆建瀛前往安庆整顿长江防务,同时让蒙古八旗赶到河南驻守,防止太平军北上。

武昌乃是九省通衢之地,从这里太平军可以出击的选择实在是太多,清军想要将其围剿难上加难。

同样的,太平军也为自己接下来的行动方向产生了迷茫。

天王洪秀全认为应该北上中原,与河南、淮北的捻军汇合,然后直插京师。

洪秀全认为只要攻打下京师,那么天下汉人就会立即放弃满清改为支持自己,这是迅速平定天下的捷径。

而杨秀清则觉得应该东进,顺江而下,他的理由同样很充足,首先他分析了北上的缺点,太平军大都是粤人,不适应北方的气候,同时他们擅长水战,此时北上中原必然要对抗大量的满清骑兵,太平军并没有对抗骑兵的办法,他们一直在南方的山林作战。

如果顺江而下,则能够发挥其水战优势,利用长江水道,威震南方各省。

再者江宁城乃是南方重镇,要是能够占领那里,同样能够让天下震动。

还有一派以石达开为首,认为应该西进巴蜀,同样有自己的理由,巴蜀乃是天府之国,还有地形优势,易守难攻。

商议到了最后,都要吵起来了,还是没有结果。

杨秀清无奈,直接在大殿上抽搐起来。

众人一见,好吧,赶紧全都跪了下来。就连洪秀全都从御座上爬起来,匍匐在地,口称“恭迎天父”。

天父道:“东王儿子说的没错,南京城虎踞龙盘,乃是地上天国首选之地,尔等速速前去,定能旗开得胜,地上天国建立可期……”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33.net

如果你也喜欢网购,可先免费领取:淘宝优惠券京东优惠券拼多多优惠券网购才省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