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历史 > 怒海覆清1852 > 第二八六章 董瑾

第二八六章 董瑾(第2页/共2页)

林本的脸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够了,够了。”

十个大队五千人,有这些人帮助,一些危险路段的修筑就可以交给这些人,减少普通百姓修路的死伤,这样少了工部很多麻烦。

以前这些事情都是林本管,根本就不需要请示董良,但是现在华族各部分的越来越细,跨部门的事情就需要董良来协调。

看似是效率变低了,实际上随着管理越来越正规化、精细化,这样反而提升了工作效率。

“林总长,你看还有什么问题吧。”董良见谈得差不多了,补充问了一下。

“元首,还有一件事情,之前我们调整了火枪生产线,全力生产线膛枪,刚才您也说了发展各地的分局,我觉得可以将燧发枪的生产线放到各个制造分局去,您看可以吗?”

武器制造乃是关系到政权的安全,兵工厂之前一直都是集中管理,因为董良担心技术扩散下去,导致枪支不受管控。

但是现在护卫军扩充得太快了,护卫军的正规军虽然只有八个大队四五千人,现在马上就要变成十四个大队七八千人,但是守备队的数量却有将近三十个大队,也就是一万五千人。

民兵的数量更是有十几万人。而董良让工部要在今年年底之前为每一个民兵配一把燧发枪。

因为董良也不知道自己闽粤的战争进度会有多快,他必须要做好准备,要是他跟太平军一样走了狗屎运,很快就拿下闽粤,那么他必须要有一定的兵力作为基础,而不能仅仅依靠收编当地的势力。

一旦他要依靠收编当地的势力,那么华族政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就没有办法推行下去了。

那种换汤不换药的革命并不是真正的革命。

华族的事业不可能依靠简单的改良来获得的。

董良沉吟了一下,手指敲打着桌面发出了“哒哒哒”的声音,非常有韵律。

他想起了护卫军离开鸡笼时,百姓含泪食箪浆壶的情景。

民心可用,就算是现在东番百姓人手一把枪,也不会有人将抢对着护卫军。

“可以,就这么安排,每个县的制造分局都建造一条燧发枪的生产线。另外,咱们工部内部也要加强技术革新,能够做出技术上重大创新突破的工匠,我还是那句话,华族不吝啬以爵位相赐。还有你们内部的提拔也是以技术人才优先,工部与其他各部不同,是靠手艺吃饭。”董良说道。

“元首放心,有属下看着,工部一定能够完成任务。”林本现在手下怎么说也管理着上万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制造局的工匠。

他早已经不是那个憨厚的匠人。

送走了林本,董良叫来了一位华族高层的新人,这个人也姓董。

他就是跟阿福一起回来的董瑾。

董瑾原本是噶玛兰厅的通判,是正儿八经的科举出身,但是因为董家乃是寒门,董瑾好不容易才得了一个偏远番厅通判的官职。

这样的官职换做是其他人,人家都不屑于去做。

然而董瑾却接了下来,他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在噶玛兰的时候做了很多实事,稳定了那里的秩序。

“参见元首。”董瑾见到董良的时候没有倚老卖老,而是非常恭敬地行礼,他给人的感觉就是那种彬彬有礼的读书人。

身穿长衫,下巴上的胡须修长整齐,脑袋后的辫子已经剪掉,头上带着布冠。

“二叔,不必多礼,咱们是一家人。”董良还是按照族中的辈分去喊董瑾。

董良不喜欢宗族士绅对基层的掌控,但是他并不反对宗族情怀。

华族注重传承和祖先崇拜,这本身就是以华族人的宗族情怀为基础的。

董良所反对的只是有人利用宗族的权力去侵蚀政府的权力。

董良身边可以依仗的亲族不多,阿福算是一个,杨瑛瑛只能算半个,现在终于遇到一个士人出身的董瑾,董良肯定要用好。

即使不是因为董瑾本家身份,他这样诚心投靠的满清官员,董良也要重用。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33.net

如果你也喜欢网购,可先免费领取:淘宝优惠券京东优惠券拼多多优惠券网购才省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