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历史 > 怒海覆清1852 > 第四六〇章 华族的基本盘

第四六〇章 华族的基本盘(第2页/共2页)

但是真的能够理解其中深意的人不多。

军中的人都只是习惯了听从他的命令而已,并不是真的理解。

那些文官则不管这些,他们觉得劝谏上位者是自己的义务。

“平叔,你觉得我们要拿下北圻的话,需要多少兵力?”

孙延平思考了一下说道:“当年法国人攻打驼馕港也只有两三千兵马。现在安南对北圻的控制力非常弱。嗣德四年,阮福时任命阮澄楷担任北圻经略大使。这个阮澄楷擅长粉饰太平,表面上北圻的局势是稳定下来了。实际上阮澄楷采用收买、招安等手段将地方上的义军暂时稳定下来了而已。”

“若是我们能够派遣一个支队过去,竖起我们华族的大旗,宣扬华族的政策,想必在短时间内就能够拉出几万人马,拿下整个安南北圻地区不在话下。”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安南的版图狭长,从北向南分为北圻、中圻和南圻三个部分。

北圻包括安南后世的首都河内所在的红河三角洲大区、靠近中国云南的西北大区、靠近中国广西的东北大区。

中圻包括安南沿海的北中部大区、南中部大区,以及山区为主的西原大区。

南圻包括湄公河三角洲大区、东南大区,也就是后世的同奈河流域,胡志明市所在地。

从民族成分上来说北祈与华族的联系最为密切,当地人也大都与广西地区生活的百姓差不多。

无论是语言文字还是生活习惯都没有太大的区别。

从广西逃过去的义军能够在当地扎根,就有这方面的原因。

而都城顺化府所在的中圻地区,阮朝的统治基础则比较扎实,也是安南军队重点防御的地区,要想拿下来确实要花一番功夫。

南圻地区的问题则更为复杂一些。在这里天主教徒、洋人、占城人、安南人,各种势力错综复杂。

“恩,平叔,你觉得派谁过去合适?”董良问道。

不过孙延平却摇了摇头道:“元首,军中之事,臣不方便置喙,不过我想您心中已经有数,还有哪位将领可以放出去独挡一面的?”

董良也摇头笑了笑。

王素是时候放出去了,连袁卫都在江北组建了江北纵队,他的资历可是比袁卫还要低呢。

王素这次南下作战表现也不错,可圈可点。

现在王素部就驻扎在港岛。不过随着英国人退走,港岛不需要再驻扎两个支队了。

那么就将王素部调到安南组建北圻纵队。以王素的性格,让他去收降当地的华人山匪,还有当地的农民军,应该是比较合适的。

为什么说王素比较合适,那是因为他的性子比较野,属于那种粗放型的。

那些山匪、义军就吃这一套。

“好吧,平叔,按照老规矩,你们暗部先派人去与那些义军接触,相信我们的条件是能够打动他们的。”

北圻现在应该是安南最薄弱的一个环节,这里的问题与满清很多地方相同,那就是吏治崩坏,土地兼并严重。地方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导致洪灾不断。

天灾人祸形成了恶性循环。而安南的官员与满清的官员差不多,他们读的都是儒家经典,考的也是八股文。

这些人处理问题的那一套办法,遇到了天灾人祸就没有办法应对。他们跟满清的那些官员一样,也就只能做做裱糊匠。

“元首,北圻那边现在可都是饥民啊,您可要提前做好准备,咱们将那里夺回来容易,要想守住并不容易啊。”

“哈哈,平叔,这个不难,你忘记,咱们不是刚刚占领吕宋,咱们何不将两边的人做一个交换,移吕宋之民到安南,再移安南之民到吕宋。安南的百姓到了吕宋只能依靠咱们,反之亦然……”

董良这招真是妙,孙延平心中暗道,他知道这些人最后能够活下来的不多。

董良将他们迁移过去肯定是当做炮灰使用,他知道吕宋纵队在吕宋组织了不少仆从军,都是吕宋原来的那些少数族裔部落。

董良一直嫌弃这些当地土著的数量太多,不方便华族今后向吕宋移民。

董良有一个计划,他准备三年内在卡加延河谷建造五十座农场。

这里暂时不会实行包产到户,土地将用来建设农场,或者售卖给那些大户使用,另外移民到当地的百姓也是分地到手,这样便于吸引移民。

只有在华族本土才会实行包产到户的均田制,这也是为了维持华族的基本盘。

董良觉得华族的基本盘应该是有地的农民和国属工厂的工人。这些人以后将是华族主要的兵员。

他们之前要么是佃农,要么是长工、伙计,是那种底层被剥削者。

是华族让他们翻身,过上了梦寐以求的生活,因此他们才是华族最坚定的支持者。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33.net

如果你也喜欢网购,可先免费领取:淘宝优惠券京东优惠券拼多多优惠券网购才省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