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历史 > 怒海覆清1852 > 第四六五章 变化

第四六五章 变化(第2页/共2页)

铜币则去掉了中间的方孔,变成了造型精美的铜元,一面是一朵莲花,另一面是面额一角,意思就是当一角银子使用。

边上还有“华族银行发行”的字样。

另外还有一种方孔的小号铜钱,依然是当一文钱用。

一个银元等于十个铜元,一个铜元等于一百文钱。这是现在市面上的兑换比例。

这样做只是为了满足百姓不能性质的需要。

货币嘛,本来就是方便大家交易的。

大量货币涌入市场,加上商家准备的大量物资,顿时让市场变得活跃起来。

南门码头上,陈得利走下一艘公务交通船。

这是一种小号的飞剪船,但是又比火箭艇大多了。

这种船主要用来运送邮件和快递,隶属于邮驿局。

同时它们也承担公务交通的任务。

这种船上带有少量的自卫武器,它最大的武器其实是速度。

这种船上加装了两座锅炉,一台卧式蒸汽机,配合巨大的风帆,可以达到将近二十节的速度。

另外为了适应高航速,船体上使用了大量的钢材,船艏也包上了一层铁板。

华族控制的地盘上本来就是整个华夏主要的造船区,这里有大量的造船人才。

加上董良的重视,以及一些新技术的应用,华族的造船技术可谓是日新月异。

刚刚船还未到岸,陈得利就已经被眼前的景象给惊呆了。

他不是第一次到福州。当初华族还在琉球的时候,他就已经到福州开辟琉球馆了。

那时候的福州虽然也很繁华,但是码头上只有中式帆船杂乱地停靠着。

码头区,放眼过去,全都是各种窝棚。

在这个混乱的码头区,各种各样的犯罪活动,时时刻刻都在上演着。

但是现在映入陈得利眼帘的是一片宽阔的码头区。

码头已经做了硬化处理,水泥栈桥通到了江中,两边的船只整齐地停靠着。

除了一些老式帆船之外,码头上多了许多蒸汽轮船。

华族有自己的船用蒸汽机工厂。

有了稳定的蒸汽机供应,就连普通的民用造船厂都可以生产蒸汽船。

一下子航运中的蒸汽船的数量大增。

有人甚至直接将原来的老式帆船改造成蒸汽船。

这种船在内河航运中非常有优势,尤其是在内河逆流而行的时候。原本需要纤夫拉纤,现在有了蒸汽机,加把火就过去了。

空旷的码头堆场后面是一排排整齐的仓库,最大最整齐的那一排仓库,属于码头公司的。

这个码头公司按道理也属于他们商务部下属的。

这些仓库通过对外出租获取利润。

在远处的仓库都是一些私人的产业。

仓库区的后面是一片工业区,这里已经有砖茶厂、缫丝厂、纱厂、纺织厂等轻工业,还有煤球厂、机器厂、铸造厂等重工业工厂。

陈得利经过马尾的时候,看到了那座巨型的工地。

那里就是马尾船厂。相对于马尾船厂,城南码头上的这些船厂都只是小打小闹。

工业区的西边就是居民区了,一排排的排房似乎是整齐地码放在那里。

这种双层的排房建造的速度很快。每户人家上下各两间房子,门口是一个占地只有几个平方的小院子,占地的空间很少。

房子交付的时候都是毛坯,这个时代有毛坯房已经不错了。

讲究一些的人会自己买木板,给卧室铺层地板,墙上用报纸糊上。

随便一些的人家,就这样住了。

大部分人家都会在院子里搭个小棚子,里面放个煤炉煮饭。

城市居住的百姓煮饭统一使用蜂窝煤,在各个街道的供销社就有销售。

煤球的价格是官府指导定价,算下来比买木柴要便宜多了。

这里居住的人大都是在码头区工作的外地人。

陈得利在码头上上了一辆商部的公务马车。

他这个商部的老大常年不在衙门里上差,这次正式调回来了,那些商部的手下有些紧张。

商部的规模很大,管理着华族那么多的产业。

要经手大量的银钱。是一个有油水的部门,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部门。

陈得利知道自己可能要换个地方了,在离开商部之前,他要对商部进行一次彻底的自查。

他是华族的元老,对华族的建设有很强的责任心。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33.net

如果你也喜欢网购,可先免费领取:淘宝优惠券京东优惠券拼多多优惠券网购才省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