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历史 > 奋斗在苏俄 > 838 北欧

838 北欧(第2页/共2页)

没错,这个麦基宁是联盟情报委员会的成员,不过,他并不属于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的干部序列,换句话说,他是在对外情报局并入情报委员会之后,才正式加入联盟情报机构的,而其所负责的主要工作,则集中于情报委员会的北欧局。

北欧各国一直以来都是联盟情报工作的重点方向之一,尤其是随着卫国战争的结束,联盟对波罗的海、巴伦支海战略地位认知度的提高,北欧在联盟地缘政治战略中所占的篇幅,也在迅速扩大。

波罗的海对联盟的重要性就不用说了,自从帝俄时期,掌控波罗的海航道,便是数代沙皇都不曾放弃过的野望。至于巴伦支海的战略地位,则是在卫国战争期间,全面进入莫斯科中央决策层视野的,而随着火箭技术的一步步发展,控制巴伦支海,也成为了联盟北方地区的战略关键点之一。

而因为地理位置的缘故,不管是波罗的海,亦或是巴伦支海,其通行安全都天然会受到北欧国家的控制,因此,联盟对北欧各国的关注度,也在过去几年里迅速攀升起来。

地处北欧的国家不过就那么三四个,包括芬兰、瑞典、挪威以及丹麦,而随着二战后期冰岛的独立,北欧国家的数量多了一个,但传统意义上北欧所涉及到的地位范围,却是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过去几年里,为了强化对北欧地区的控制力和影响力,联盟一直尝试着向北欧诸国实施渗透,只不过除了芬兰之外,在其它几个国家所做的工作,都收效甚微,尤其是在挪威和丹麦以及冰岛这三个国家,随着三个彻底投向华盛顿的怀抱,其在某种程度上,已经站到了联盟对立面。

唯一值得莫斯科欣慰一些的,便是芬兰和瑞典这两个国家的立场。

芬兰的情况就不用说了,因为历史上的一系列原因,再加上芬兰与联盟领土接壤,双方共享着超过一千三百多公里的边境线,所以,赫尔辛基在对外立场上,一直都小心翼翼的,竭尽所能的不在任何问题上触怒莫斯科。在过去几年里,尽管本国遭受了战争的巨大破坏,且工业发展始终不太顺利,可芬兰人还是东拼西凑的偿还了联盟所要求的那一部分战争赔款,同时,为了避免触动莫斯科敏感的神经,赫尔辛基在面对着巨大经济压力的情况下,依旧毫不犹豫的拒绝了美国人的邀请,没有加入华盛顿所倡导的欧洲复兴援助计划。

与芬兰相比,瑞典为联盟带来的惊喜显然更多一些。或许是因为在二战中没有受到直接的战争波及,瑞典成为了战后整个欧洲地区经济状况最为完好的国家之一,也正是因为如此,斯德哥尔摩对美国人高调介入欧洲事务的姿态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瑞典人不仅直接拒绝了美国人所提出的欧洲复兴援助计划,还在过去几年里频频抨击美国人对欧洲事务的介入。

从四六年开始,瑞典便一直在尝试着拉拢挪威和丹麦,试图说服两国远离美国,转而与斯德哥尔摩一道,组建一个基于北欧地区的军事联盟,以共同应对来自美国和苏联的军事威胁。

其实,瑞典是很聪明的,他们在二战刚刚结束的时候便意识到,美苏之间的对抗将是不可避免的,而随着美国人对欧洲的渗透,美苏双方一旦爆发战争,那么首先被摧毁的,必然是多灾多难的欧洲地区。因此,要想避免这种美苏争霸,欧洲沦丧的局面,最明智的一个选择,并不是将美国人更多的拉入欧洲,以借助其军事力量来对抗苏联。相反,欧洲人应该将美国人从欧洲赶出去,并凭借自身的团结来抗衡红色苏联。

为此,斯德哥尔摩在过去几年中,不仅频频拉拢丹麦、挪威,还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的问题上,公开了表示了反对的态度,瑞典人认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并不利于维护欧洲的和平,相反,这个组织的建立,最终只会将整个欧洲化作核战争的废墟。

当然,尽管瑞典人明确反对美国过度介入欧洲事务,并且始终高举着“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这一旗帜,但他们在对外立场上,也并未靠向苏联,与此相反,斯德哥尔摩对莫斯科的戒心一项都是满满的,因此,从这一点上看,瑞典人的立场反倒更像是中立的。

但是在对待瑞典的问题上,联盟从未寻求过在斯德哥尔摩建立一个立场完全倾向莫斯科的政府,在莫斯科的决策层看来,联盟对待瑞典,就应该向美国对待南斯拉夫一样,只要斯德哥尔摩不彻底倒向华盛顿,那么对联盟来说,这就是一种外交上的胜利。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33.net

如果你也喜欢网购,可先免费领取:淘宝优惠券京东优惠券拼多多优惠券网购才省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