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历史 > 奋斗在苏俄 > 854 胜利日

854 胜利日(第2页/共2页)

同前来迎接自己的众人逐一握手,打了招呼,维克托才在一行人的簇拥下,脚步匆匆的进了大楼正门。

“开姆尼茨的情况怎么样了?”走在铺了大理石地砖的大厅内,维克托对走在身侧的奥戈利佐夫问道。

“还在调查中,”奥戈利佐夫急忙回答道,“我们的调查人员已经抓到了一些线索和证据,只是还不够充分,威廉·蔡塞尔同志的意见是,先依据当前所掌握的证据,将相关的几个人控制起来,以免他们潜逃出境,尤其是那两个丹麦人。”

威廉·蔡塞尔是东德当前的情报部门负责人,实际上,在如今的东德,还没有组建起架构完善的情报机构,这项工作由东德内务部负责统筹安排,威廉·蔡塞尔全权领导,为了支持东德建立起一个运转有效的情报机构,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向柏林派驻了将近四十名经验丰富的谍报、反谍报人员,以便将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的经验,传授给德国人。

实际上,在维克托前世的那个世界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前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本身便拥有一个在效率和能力上,毫不弱于克格勃的情报机构,也就是东德国家安全部,世人称之为“史塔西”,只是在东西德国合并之后,这个规模庞大的情报机构便被解散了。有意思的是,在维克托前世的世界里,“史塔西”便是由威廉·蔡塞尔一手组建起来的。

从去年岁末开始,东德的反谍报人员,便在开姆尼茨发现了一个很可疑的人。这个人在开姆尼茨国立科技学院任教,是机械工程学方面的一名教授,在一段时间里,他频繁与一个名叫阿兰·约尔森的丹麦人接触,且两人会面的地点频繁更换,就像是唯恐被人发现了一样。

在随后几个月的时间里,东德的反谍报人员对这名教授和阿兰·约尔森进行了密切的监视,并从阿兰·约尔森这条线上,摸出来一个成员超过二十人的潜伏谍报组织。经过几个月的潜伏、监视,反谍报人员确定,这个潜伏的谍报组织,应该是隶属于丹麦总参情报局的一个谍报小组,阿拉·约尔森和另外一个名叫马丁·本特纳的丹麦人,是这个谍报小组的头。

反谍人员甚至认为,这个谍报小组应该是从二战爆发之前,便已经潜伏在德国境内了,不过在丹麦投降之后,这个谍报小组便进入了静默状态,直到法西斯政府投降,丹麦重新独立之后,这个谍报小组才被重新激活,又开始运转起来。

开姆尼茨国立科技学院在过去两年里,一直都是联盟的一个物资、人才中转站,联盟从开姆尼茨地区拆迁的设备,尤其是那些高精设备,都会在那里做中转,并由联盟安排的专家做鉴定。这个谍报小组在开姆尼茨国立科技学院潜伏的目的,应该就与联盟的行动有关联。

“那就采取威廉·蔡塞尔同志的建议,抓紧时间行动吧,”实际上,维克托对开姆尼茨的间谍案并不怎么关注,在过去一段时间里,联盟与西方国家之间的渗透、反渗透,间谍、反间谍较量层出不穷,一两个谍报小组被揪出来,根本就不是什么新鲜事。

走电梯直上三楼,维克托在一行人的簇拥下进了三楼的大会议室,今天,是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主席团及各司局负责人召开工作会议的日子,作为主管书记,维克托是专门前来参会的,同时,他还要在此次会议上,对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的具体工作,提出一些新的建议。

尽管对外情报局现在并不归属于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了,但在过去几年里,委员部下属的对内情报局、意识形态保卫局等机构,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到了现在,整个委员部还有司局十三个,仅仅在卢比扬卡的总部,就拥有职员近六千人了。

当维克托走进大会议室的时候,这个足够容纳六百人的房间里,已经坐满了人,一眼看过去,蓝汪汪的一片,颇为壮观。

在奥戈利佐夫和安德罗波夫的邀请下,维克托登上主席台,在最中间的位置坐下,随后,他拒绝了奥戈利佐夫请他率先发言的邀请,就那么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旁听会议。

在经过了昨天与马林科夫的交谈之后,维克托再次提高了对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工作的重视度,就在昨天晚上,他已经开始起草全新的国家安全工作报告,今天,他之所以接受奥戈利佐夫的邀请,前来参加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的这次会议,就是为了来“吹吹风”的,因为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他将再次主导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的新一轮改革。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33.net

如果你也喜欢网购,可先免费领取:淘宝优惠券京东优惠券拼多多优惠券网购才省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