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历史 > 奋斗在苏俄 > 880 割裂的列宁格勒

880 割裂的列宁格勒(第2页/共2页)

类似这样的观点,在维克托看来简直就是荒谬的,但还是那句话,这是这种荒谬的观点,在联盟的范围内,依旧能够获得不少人的赞同。这些人看不到二战前后,美国在对外政策上的转变,看不到二战前的经济危机对美国打击有多大,也看不到二战之后,美国的国家政策已经从过去的孤立主义,转向了谋求全球霸权,他们更加看不到,美国正在一步步加强对欧洲事务的干预,所有欧洲的强国,都将在地缘政治利益问题上与美国发生冲突。

说到底,苏美对抗局面的形成,与意识形态也好,与联盟的共产主义革命输出也罢,都不存在直接的关联,华盛顿与莫斯科之间冲突的根源,就在于二战之后的联盟过于强大了,而这个强大的苏联本身,就不符合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要结束苏美之间的对抗局面,只有两个可能性:要嘛苏联崩溃,要嘛美国崩溃,二者必有其一。

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就是这个意思。

同样的局面也可以反馈到维克托重生之前的那个世界里,在那个时空中,华盛顿同样也不会允许任何一个国家有实力挑战它的地位,那与民主自由无关,也与东西方世界的划分无关,归根结底,一切的一切不过就是国家利益罢了。

所以,在维克托的眼里,列宁格勒派中那些积极推动联盟全方位改革的人,就是地地道道的右倾投降主义分子,他们甚至比贝利亚右倾的更加彻底,更加危险。

而在列宁格勒派内部,那些态度相对保守的稳健派,则不主张对联盟的政治、外交、民族等政策作出大幅度的改革,他们所关注的改革焦点,主要集中经济领域。在联盟内部,他们主张改变旧有的斯大林经济模式,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联盟的农业和轻工业领域;主张给予企业和集体农庄更大的经营自主权;主张更积极、更开放的对外经济贸易政策;主张在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内部,建成一种优势互补的经济结构等等等等。

当然,稳健派所提出的主张,在维克托看来也不是不存在问题的,比如说在对待东欧各国的问题上,稳健派认为东欧各国对联盟来说,就是一个沉重的经济负担,因为经济发展阶段和规模所存在的差距,东欧各国在向联盟索要了巨额经济援助的同时,却无法对联盟的付出给予足够的反哺,所以,这些落后且贫穷的东欧国家,就是拖累联盟发展的包袱。

稳健派们认为,联盟应该对所谓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做出甄别,诸如东德、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这类本身具备一定工业或是资源优势的国家,才应该成为联盟重点扶植的国家,因为它们的经济能够与联盟形成互补。而类似阿尔巴尼亚、奥地利那样的国家,联盟则应该考虑将它们建设为军事缓冲地区,尤其是奥地利,如果能够将奥地利建设为军事缓冲区,其对东德南部地域的安全支撑将会变的至关重要。

在维克托的观念中,东欧各国对联盟的重要性,绝对不仅仅体现在经济领域内,这是一个地缘政治安全的概念,在他前世所生活的那个世界里,联盟正是因为丢掉了东欧,才使得北约推进到自己家门口,而没有东欧地区的缓冲,俄罗斯在北约东扩的问题上,就再没有了任何与北约博弈的筹码,这才是俄乌战争爆发的最直接原因。

试想,若是苏联未曾在九十年代的时候分崩离析,东欧各国的剧变也没有发生,那么北约的东扩又怎么可能实现?就拿南斯拉夫来说,在苏南关系破裂之后,尽管南斯拉夫接受了来自美国的大规模经济援助,贝尔格莱德也未曾寻求加入北约,铁托所领导的南斯拉夫政府反倒是走出了一条不结盟的路线,选择既不靠向西方,也不投向东方的政策。

实事求是的说,所谓的“不结盟”,真的是贝尔格莱德所希望走的那条路吗?铁托所领导的南斯拉夫政府,真的不愿意更多的投向西方世界吗?这个答案恐怕是否定的,说到底,贝尔格莱德不是不想投向西方,而是面对来自苏联一方的压力,铁托政府不敢迈出这一步。可以想象的是,一旦南斯拉夫政府投向西方,下一步贝尔格莱德所要面对的,就是一场与邻国之间的大规模战争。

这就是地缘政治的关键所在。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33.net

如果你也喜欢网购,可先免费领取:淘宝优惠券京东优惠券拼多多优惠券网购才省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