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历史 > 宁颂 > 第四十六章 大虞朝堂

第四十六章 大虞朝堂(第2页/共2页)

圣恒帝突然睁开眼睛目光锐利地盯着吏部尚书。

吏部尚书吴思远立刻下跪高声道:“陛下息怒,臣绝无此意。”

吏部尚书乃是六部之首,被称为天官,这吴思远作为吏部尚书一直都不太受圣恒帝的喜欢。

毕竟哪个皇帝都不会喜欢分走之权利的人。

而这吴思远乃是五朝老人,他乃是从圣隐帝时期就在朝中位居高位。

如今更是文臣之首,可算是德高望重之辈。

“你们口口声声说这连年的旱灾乃是上天的错,可如今朕要修建一座元一宫好于上天沟通祈求上苍保佑我大虞风调雨顺,可你等却推三阻四。”

圣恒帝的语气依旧很平淡好像没有任何的情绪波动。

但是下面的各位大臣们全都变得紧张起来,他们可是知道这位陛下是喜怒无常的。

两年前圣恒帝就提出要修建一座元一宫,当时考虑到国库空虚,六部尚书们纷纷上书表示反对。

但是奈何圣恒帝态度强硬,他愣是坚持要修建元一宫。

无奈之下户部尚书文玉林只能提出每年拨出一定量的财物花几年分时段来修建的办法。

虽然圣恒帝很不乐意,但是无奈之下他也只好答应。

可也正因为反对修建元一宫的事情乃是吴思远挑的头,所以圣恒帝就更加讨厌他了。

要问这圣恒帝为何要修建这座元一宫理由也真是稀奇。

据说着圣恒帝要修建元一宫完全是因为他父亲圣成帝的一个梦。

据说当年圣成帝在位期间也是笃行道教,极爱服食丹药。

而有一天圣成帝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身着紫衣头戴玉质莲花冠的道人来到他的面前,告诉他自己乃是上天的仙人元一仙君。

他此次下凡乃是为了历凡尘劫的,而他看到圣成帝修道之心坚定,因此愿意托生于他家与他结个亲缘,等他历劫结束之后返回仙界之时定会渡他一起前往。

随即那道人便消失不见,而当圣成帝醒来之后,便有宫人来报他的一位嫔妃诞下一子。

于是,圣成帝喜出望外将这孩子当作仙人转世,并且给他取名为穆元一。

而当圣恒帝长大之后,明显受他父亲影响酷爱道家文化。

原本按照圣成帝的宠爱程度,圣恒帝应该被立为太子的,但是圣成帝当时考虑到成为太子之后肯能会严重影响圣恒帝的修行,因此才将太子之位传给了他大儿子圣隐帝。

只不过造化弄人最终圣恒帝依旧是在机缘巧合之下登上了皇位。

不过圣恒帝对于自己乃是仙人转世也深信不疑,因此他便执意要建造这元一宫。

这样他就可能跟上苍沟通,才能想办法得道飞升。

“陛下,如今大虞东南地区连续四年干旱,百姓们已经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了,的确没有钱粮来缴纳税粮了。”

御使大夫岳钢锋出班高声道。

圣恒帝看着岳钢锋出班说话,不由眉头一拧。

要说满朝文武之中,他最讨厌谁的话吏部尚书吴思远最多只能排在第二,而这位御史台御史大夫岳钢锋毫无悬念是排在第一位的。

平时吴思远说话做事虽然有些古板,但是相对的他的态度还不会太激烈。

但是这岳钢锋却完全就像是个愣头青,他一般都是有什么就说什么,毫无遮拦,也丝毫不给圣恒帝的面子。

甚至这家伙还数次上奏折要求圣恒帝下诏书保证不再沉迷修道。

这让圣恒帝实在下不来台。

但是对方却又是御史台的御使大夫,因此圣恒帝虽然恼火却也拿他没什么办法。

“并且如今边塞又要打仗,前线还想要大量的物资,所以还请陛下停止修建元一宫吧。”

岳钢锋随即有补了一句。

圣恒帝在听完他的话后脸色立刻变得不好起来。

“既是如此,此事暂时押后再议,其他爱卿还有无其他事情?”

圣恒帝看到这岳钢锋还想要纠缠自己修建元一宫的事情他便立刻转移了话题。

“陛下,北司刚刚收到前线的战报,草原部族携十五万大军已于两日之前正式向往边关发起了战斗。”

一个尖声细气的声音在朝廷之中响起。

此时大殿的中央正站着一位面白无须,身材壮实的男子。

这男子虽然穿着紫袍文官服饰,但是看起来却器宇不凡像是一名武将。

如果李毅此时在这里他定然能够发现这人的五官与他死去的乔复恭有着六七成的相似。

此时便是北司的监正乔复光。

这乔复光虽是太监之身,但是由于乃是北司监正常年与军队打交道,导致他也沾染了些许军人的气质。

相比较于其他的太监,他除了声音比较尖细面白无须之外,他比普通男人更像一个男人。

“哦,今年他们竟然调动了十五万人?我记得往年他们都不会超过十万人。”

圣恒帝有些诧异草原部族今年的举动。

“是的,不仅如此往年草原部族一般只会选择进攻一个关隘,攻进长城之后才会分散开来四处劫掠,但是今年他们一口气选择了三个关隘进行进攻。看来今年他们是换了统帅了。”

北司对于草原部族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了解的。

他们建立了专门的部门去探听草原部族的消息,并进行分析记录。

而每年的草原部族的统领他们的有重点关注,因此他们对各草原部族首领的行事风格,作战喜好都有着详细的记载。

而今年的这战术那是草原部族之前从未用过的,所以乔复光才会猜测草原部族这一次换了统帅。

“即使换了统帅也无所谓,只要我边塞守军能够多抵挡一段时间,待得各地的援军到达边塞,他们必然会仓皇退却的。”

圣恒帝不以为意的挥挥手,其实他对于草原部族的态度远没有他的那个侄子圣武帝来的强硬。

相较于出动大军横扫草原,圣恒帝更加喜欢防守住。

他认为以逸待劳,用边塞守军拖延住草原部族,然后再调遣各地方部队驰援边塞才是最省时省力的方式。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33.net

如果你也喜欢网购,可先免费领取:淘宝优惠券京东优惠券拼多多优惠券网购才省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