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其它另类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二百九十四章 马皇后的智慧

第二百九十四章 马皇后的智慧(第2页/共2页)

朱元璋眉头紧锁。

马皇后拿出手帕,擦着朱元璋衣襟上的茶渍:“标儿未来可是要接你的班,若他文弱无主见,那日后你可放心把这江山交到他手中?文臣武将之中难免会有善言辞,趋炎附势,蛊惑人心的,若标儿不能坚持己见,他日岂不是会出权臣乱国?”

这是马皇后的智慧,她并没有抓着中都问题喋喋不休,站在朱标一边指责或试图说服朱元璋暂缓营造中都,而只是说父子关系,说朱标的成长与主见,化解父子之间的矛盾。

朱元璋被说服了。

没错,朱标作为自己的长子,还是太子,做事必须有主见,且需要有坚持主见的勇气。

这不是一次进言,谏言,而是一次儿子成长的证明。

朱元璋平复了情绪,接过马皇后手中的奏本,打开看了看:“咱日理万机,有时甚至忙至三更天,国事如此之多,怎会想到中都有如此多的事!”

马皇后将内侍挥退,亲手将椅子扶了起来:“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这是对寻常之人而言。重八,你是皇帝,大明的皇帝。汉高祖刘邦起沛县并无都沛县,你与汉高祖皆是布衣天子,又何必非要起凤阳而都凤阳?”

作为枕边人,马皇后深知朱元璋对汉高祖刘邦有着诸多推崇与效仿。

朱元璋有些头疼:“你也认为,迁至凤阳不妥?”

马皇后微微摇头:“陛下去哪里,臣妾都会跟到哪里。妥与不妥,还需以国事权衡。”

朱元璋沉默了。

马皇后倒了一杯茶,端给朱元璋:“重八,何不亲自去一趟凤阳。”

朱元璋接过茶碗,凝重地点了点头:“咱想着明年四月,父母和大哥三十年忌日时前往。既然标儿说凤阳出了如此多事,怨声载道这种话都说了出来,咱不能坐视不管,那就今年四月去凤阳吧,大不了明年再去一趟。”

马皇后欣慰不已:“大明以孝立国,陛下此行深得人心。”

“深得人心?”

朱元璋呵呵笑了笑,目光冷厉:“就怕有些人知道之后,会睡不着觉啊。此番出金陵,咱微服而行。那顾正臣不是说过,从百姓中来,要到百姓中去。咱就是老百姓出身,自然要去老百姓里看看。若真有人祸害百姓,朕可轻饶不得!”

马皇后见朱元璋拿定主意,转而说:“看来那顾正臣打劫富户的想法,今日是无法与太子商议了。”

朱元璋拍了拍桌子:“这个臭小子,顶撞了老子,还不知道来道个歉。”

朱标返回东宫,气也有些不顺。

都说凤阳是龙起之地,有龙气,可这只是官员,只是皇室说的,问问凤阳的百姓,哪个会以凤阳出了个皇帝而自豪?

没有!

这才是最大的悲哀!

朱标甚至听到了一些民谣,说什么“没入寺庙,满街和尚”,这不是说凤阳和尚多,而是说化缘,也就是要饭的人多,因为光头容易要饭,不少百姓直接剃了光头。

还有人编排“富贵开淮西,百姓粥米稀”之类的话,这说明朝廷所作所为,在凤阳一地没什么好名声,人心都快败光了。

若不是亲耳所闻,亲眼所见,朱标如何都想不到,凤阳的百姓甚至都不想沾皇室的边!

太子妃常氏看着不快的朱标,叹息道:“迁都的事是陛下亲自拍板的,当年为了这个决策,没少发脾气,诚意伯都因此而受到牵连……”

朱标忧愁不已:“身为太子,若孤都不敢直言进谏,那满朝文武之中,谁还敢说话?”

太子妃拉着朱标,安抚道:“妾身并不是怪殿下进言,而是陛下性情急躁,有时候偏固执,若太过直接,反而容易让事情变得麻烦。不如去给陛下低个头,摆低姿态,慢慢劝说。”

“低头?”

朱标皱眉。

太子妃拍了下朱标的手背:“皇后可是说了,咱们出行这段日子里,陛下每日过问我们的安危,今日我们去问安,陛下可也是在门口徘徊等待。”

朱标清楚父亲对自己的关怀,他只是不善表达。

“孤再入一次宫。”

朱标起身。

无论如何,都需要先稳住父皇的心态,若父皇暴怒,谁知道会牵连到什么事,什么人身上去。

朱标的二次入宫,放低姿态的认错,让朱元璋很是满意,不等朱标说话,便开口道:“过几日,朕亲自去中都看看,若真如你所言,这中都——是应该暂缓一二了。”

epzww.com3366xs.com80wx.comxsxs.cc</p>

yjxs.cc3jwx.com8pzw.comxiaohongshu.cc</p>

kanshuba.cchmxsw.com7cct.combiquhe.com</p>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33.net

如果你也喜欢网购,可先免费领取:淘宝优惠券京东优惠券拼多多优惠券网购才省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