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其它另类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三百章 方国珍:利在南方

第三百章 方国珍:利在南方(第2页/共2页)

南方不是地理方位,而是这两个从南面跑过来的人。

抓了袁亮,对方国珍有利,对自己有利,对朝廷也有利。

袁亮怎么也想不到,明明方国珍都答应的事,明明是方国珍安排的人,怎么滴就出了问题?

在外围的孙柯见势头不对,转身就跑路了。

什么兄弟不兄弟,义气不义气的,活命才是最重要的。

当五城兵马司得知还有漏网之鱼时,再想抓孙柯,已然是晚了一步。只不过因为孙柯跑得太急,没有通知城外的同伙,导致三十余人被一网打尽。

胡惟庸得知消息之后,立即差刑部之人严加审问,然后将消息告知朱标。朱元璋离开了金陵,胡惟庸并不清楚朱元璋的行踪,但朱标是清楚的。

此时,凤阳。

朱元璋布衣而行,看着坐在地头之上佝偻的老人,走了过去,举目望去,田间一片荒芜,唯有龟裂的土块,如同被刀活剐出来的骗骗人肉,连带着一点皮挂在土地之上。

这刀子割得够深,一道道口子至少有两个手掌之深。

“老人家,地中干旱,无法耕作,为何还扛着锄头来这里守着?”

朱元璋有些好奇。

老人扇着手中的蓑帽,看了一眼朱元璋,动了动干裂如田地的唇:“咱只是在寻思,哪一块地方最干,裂口最大,等会挖坟时好省点气力。”

朱元璋一皱眉:“老人家,旱灾年景都不好过,朝廷定会放粮救灾,何故如此?”

“放粮?”

老人打量着朱元璋,呸了一口,却没有什么唾沫:“朝廷若是管咱死活,还会将咱迁到这鸟不生蛋的死人地方?哪一年都有放粮,可哪一年没人饿死,呵呵,外乡人吧,放粮是一码事,能不能吃到放的粮是另一码事,去休,去休,莫要打扰老头子喘这最后几口气。”

朱元璋拦住了想要发作的张焕,说了句:“帮他挖个坑吧。”

“啊?”

张焕等人不理解,但还是接过老人手中的锄头去挖坑。

地很干旱,挖坑不容易。

待坑挖好之后,朱元璋看向老人,缓缓地说:“等这一次放粮你看看,若能吃得到粮,这坑就留你百年用,若吃不到粮,咱看这坑还是可以再挖大点,多埋点人。”

老人接过锄头,不明所以地看着离去的朱元璋等人,黝黑的脸看着脚前的坑,嘿嘿一笑:“总算是有个死的地了。”

朱元璋走过很长的路,亲眼看到了一个个败落的村子,寂寥的人烟,这里既没有帝都的喧嚣,也没有帝都的安详,如同安静的坟墓,一座连接一座。

原本两百户人家的村落,竟只剩下了一百一十户守着,一问之下,不是死了,就是逃了。而留守的百姓,也都是因为畏惧朝廷的威严,战战兢兢不敢逃。

百姓苦,苦的程度,让朱元璋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凤阳这里,似乎还依旧停留在自己造反的那一年,时不时有人饿死,病死,有人拖家带口想要逃难,有人被军士殴打,被官府奴役。

这里的百姓,似乎从来都没过上好日子过。

老天似乎并不眷顾这一片土地,十年之中,不是干旱年景,就是洪涝年景,亦或是干旱、洪涝一起来。

顾正臣说要解决句容人的吃饭问题,可谁来解决凤阳人的吃饭问题?这里不是没有官员,就连李善长也在这里,可老天不照顾这里。

朱元璋越走,越心惊,越看,越不安。

若是选择凤阳作为帝都,那出都城之后,将是满目疮痍与荒芜。在万国来贺时,看到如此凄凉场景,那大明的威严又何在,大明的强盛又如何彰显?

一个破败的国都,支撑不起帝国的荣耀。

自己原以为迁移来人口,迁移来富户,就能改变这里落后的一切,可终还是错判了。人多,不能解决土地问题,不能解决天时问题,反而会带来诸多问题。

朱元璋停下了脚步,目光看向远处的官道,一批批百姓拉着粗大的绳子,巨大的石头在滚木之上一点点移动,残暴的军士挥起了鞭子。

有人倒下,鞭子连连。

有人咬牙,血痕不断。

这就是我的王朝,我的故土,我的凤阳?

epzww.com3366xs.com80wx.comxsxs.cc</p>

yjxs.cc3jwx.com8pzw.comxiaohongshu.cc</p>

kanshuba.cchmxsw.com7cct.combiquhe.com</p>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33.net

如果你也喜欢网购,可先免费领取:淘宝优惠券京东优惠券拼多多优惠券网购才省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