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其它另类 > 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 第273章 再次获胜

第273章 再次获胜(第1页/共2页)

弘治十八年冬。翰林院庶吉士严嵩上折,参劾都督佥事常风无视祖宗礼法,罔顾大明律法。于闹市掌掴定国公徐光祚。使朝廷颜面尽失。

弹劾奏章中,有兵部武选司主事王守仁之证人证词。

另外被殴苦主徐光祚上奏疏,为常风说情。徐光祚表示当日两人皆饮酒过多,酒后失态。请求朝廷轻罚常风。

严嵩只是正七品官。他的奏疏无法直达天听。必须经通政司交递内阁,再由内阁给出票拟,最后送到正德帝的龙案上。

刘健、谢迁是聪明人。如果他们看到这份奏疏,立马就会明白常风使出了“小杖受、大杖走”的计策。

刘、谢会毫不犹豫的扣住这份奏疏。正德帝根本得不到给这份奏疏批红的机会。

常风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接下来就要亲家李东阳相助了。常、李两家的政治联姻不能白联。

在严嵩上折的当日,李东阳来到了通政司。

次辅驾到,通政使杨乃文亲自迎接。

杨通政拱手道:“次辅大驾光临,下官有失远迎。”

李东阳笑道:“你跟我是天顺八年殿试的同年。我二甲第一,你二甲第十三。琼林宴上,咱俩坐同一席。同年之间不必如此多礼。”

虽是同年,杨通政却比李东阳要大十多岁。谁让李东阳高中二甲第一时年仅十八岁呢。

说句题外话。明代能够坐上内阁交椅的人没有蠢货。仔细翻他们的履历,会发现他们几乎都是幼年神童,少年中举,青年荣登金榜前列。

有的甚至少年时期便高中进士。

这帮人,是聪明人中的聪明人,精英中的精英。

言归正传。

李东阳先跟杨通政追忆了一番似水年华。闲聊过后,他拿起疏箱中的一份奏疏,随口问:“哪些是翰林院那边的奏疏啊?”

杨通政指了指右侧的一个疏箱:“这便是。大部分都是些满篇废话的奏疏,没什么实质内容。下官打算七日后再交到内阁值房。”

李东阳笑道:“翰林官儿上奏疏爱说废话。这是延续近百年的弊病了。不过说不准有一两本关于实事的奏疏。我顺道带回内阁值房看看。看翰林院有没有青年才俊值得提拔。”

杨通政道:“次辅尽管拿走。这些废话奏疏摆在我这里着实占地方。”

李东阳让几名随从抬走了疏箱。但却没有回内阁值房,而是回了自家府邸。

李府之中,李东阳的嗣子李兆蕃正陪着司礼监秉笔、御马监掌印张永喝茶闲聊。

见李东阳回来了,张永站起身:“李先生,东西拿到了嘛?”

李东阳道:“张公公稍等片刻。”

随后他从疏箱中拿出一份份奏疏,仔细查找。盏茶功夫后,他找到了严嵩参劾常风的奏疏。

李东阳翻了翻,确认无误后道:“找到了。张公公再稍等下。我行票拟。”

有票拟的奏疏,皇帝批红回复才有效。

李东阳在小票上写了建议,随后在小票上盖了随身小印,最后将小票贴在了奏疏上,票拟完成。

票拟的内容是:常风闹市殴打公爵,证据确凿,着实无法无天,应予惩处。然朝廷治罪向来有“八议”之制。常风有亲、故、能、功、贵五议。且苦主徐光祚也已上疏为常风求情。臣李东阳建议,罚常风一年俸禄,以示惩戒。

所谓“八议”,指的是明代对八种犯人从轻处罚的特权制度。源于西周“八辟”。

八议包含议亲,即皇亲国戚。

议故,即皇帝故旧。

议贤,即德行高尚者。

议能,即才能卓越者。

议功,即功勋卓著者。

议贵,即三品以上文武官员及伯爵以上爵位者。

议勤,即勤于公务者。

议宾,即前朝后裔被本朝尊为国宾者。

常风的妻子刘笑嫣是张太后的义姐、妹妹常恬是先皇义妹。他自然也算皇亲国戚。此乃议亲范畴。

常风在先皇龙潜东宫时,便是贴身的大汉将军。此乃议故范畴。

常风在锦衣卫效力凡二十三年,能力有目共睹。此乃议能范畴。

二十三年间,他功劳无数自不必说。此乃议功范畴。

常风是都督佥事,职正二品武官。此乃议贵范畴。

八议中占了五议,从轻从轻再从轻。再加上苦主求情(类似于后世的受害人出具谅解书),杖责、降职重罪便成了罚俸一年的轻罪。

李东阳将奏疏交给了张永:“张公公,定国公求情的奏疏呢?得一并呈上。”

张永指了指自己宽大的袍袖:“在袖管里呢。我这就回宫,将两份奏疏交给皇上。”

徐光祚是当朝公爵,上奏疏无需经通政司。他早就写好了奏疏交给了张永。

一个时辰后,乾清宫大殿。

正德帝用手肘撑在龙案上,右手握拳杵着脑袋。

江彬在一旁给正德帝诵读鞑靼部首领小王子送来的国书。

正德帝骂道:“废话!废话!小王子你不要对朕说废话!有本事南下入寇来打朕啊!朕怕伱小王子?!”

“你不要在国书上哇哇叫!你以为声音大就能吓到朕啊!你草原鞑子吃的肉比朕好啊?!”

江彬道:“皇上不要动怒。小王子不过是在虚张声势。”

就在此时,张永走了进来:“皇上,有两份急奏。”

正德帝问:“哦?什么急奏?”

张永答:“一份是翰林院庶吉士严嵩参劾常风的奏疏。一份是定国公徐光祚为常风求情的奏疏。”

正德帝道:“朕登基不满一年,收到的参劾常风的奏疏堆成了山。这一份有何稀奇,能被你称为‘急奏’?”

张永道:“皇上一看便知。”

正德帝看完了奏折,眉头紧蹙:“怪哉。徐光祚那人恐怕常风说屎是香的,他都会附和‘我吃过,我吃过,真他娘香’。二人好得穿一条裤子。常风怎么会扇徐光祚的耳光?”

“再有。翰林院一个小小庶吉士,刚金榜题名才几个月。怎么有胆量参锦衣卫的常屠夫?难道背后有人指使?”

“张永,这个严嵩是什么来路?”

严嵩官职低微。虽跟常家结亲,结的却是常风义子的姻亲,属干亲之列。正德帝对他没印象不奇怪。

张永答:“回皇上。严嵩是常风义子尤敬武之妻的大哥。”

正德帝更加一头雾水:“他还是常家的干亲?怎么会对常风捅刀子?”

张永笑道:“皇上您怎么忘了?大明袭爵制度载有明文,犯罪之人不得袭爵。”

张永两句话,让正德帝恍然大悟、醍醐灌饼。

正德帝笑道:“妙!妙啊!常风这只老狐狸.票拟是李东阳单独写的。看来李东阳也跟常风打了勾手。还有徐光祚的求情奏疏,恰到好处!”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33.net

如果你也喜欢网购,可先免费领取:淘宝优惠券京东优惠券拼多多优惠券网购才省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