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其它另类 > 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 第323章 龙场!龙场!

第323章 龙场!龙场!(第1页/共2页)

其实,常恬跟王守仁话都没说过几句,怎么可能有私。

但此刻,常恬愣是把王守仁说成了姘头。

她一哭二闹三上吊,刘瑾心软了。

刘瑾大喊一声:“来人啊!”

一名小宦走了进来:“老祖宗,有何吩咐?”

刘瑾道:“告诉谷大用,王守仁没死。不要追究经办此事的人。今后也不要再找王守仁的麻烦。”

小宦拱手:“是,老祖宗,重孙这就去找谷公公传令。”

刘瑾下了令,常恬立刻破涕为笑:“我就知道,干爹最疼糖糖啦!”

上了鬼子当的刘瑾竟苦劝起常恬来:“糖糖,你听干爹一句话。黄元一表人才,为人正派,又有为官任事的能力。这样的好夫婿,就算打着灯笼也难找!”

“你跟他还是天定的缘分。这事儿我听你大哥说过。成化二十二年的那个秋夜,若不是他寻着线索找到黄元的义父,妙手门老瘸子伱们不会有十年后的那段姻缘。”

“女人啊,还是恪守妇道的好。我的那些小对食找姘头,我还能体谅。谁让我是个无根之人呢?”

“不过体谅归体谅。真要被我发现了,该杀她们全家我还是会杀她们全家。”

“你却不同。黄元生得英俊潇洒,又是进士出身,识文断字儿,才学斐然”

常恬不耐烦的说:“知道啦,知道啦。我听干爹的,以后再也不找姘头了!”

刘瑾笑道:“这就好。罢了,你哭的一身汗,仔细着了凉。来啊,给大小姐上碗姜汤。”

常恬一番精湛的表演,让数千里外的王守仁彻底安全了。

说安全,也并不安全。

正德二年,五月。贵州,修文县,栖霞山。

王守仁一身血痕,手持一柄腰刀,在灌木丛生的密林中穿行着。

常风、巴沙,以及王华派给儿子的三名仆役,皆是一身血痕,手里亦拿着腰刀。

他们的血痕不是杀手砍伤的,而是被荆棘灌木划伤的。

自进了贵州境内,翻山越岭、腰刀开路已成了常态。

短短两百里的路程,他们愣是走了两三个月。

除了荆棘灌木,山中还时不时有猛兽出没。

三日前,他们甚至遇到了一头猛虎。巴沙和常风用两支蝎子弩,朝它射了六支涂满剧毒的弩箭。这才勉强没被猛虎伤了性命。

饶是如此,一名王家家仆的手臂还是被猛虎抓伤,虎爪有毒,那家仆的手臂到现在还肿得老高。

除了猛虎,更难对付的是神出鬼没的毒蛇。稍有不慎,被咬上一口,就有可能一命呜呼。

这是一段千难万难,危险丛生的旅途。

如果明代的贵州山清水秀,到处都是通途,也不会变成犯罪之人的发配地。

众人顶着烈日,在山中又跋涉了两个时辰。眼见天色将暗。

为首的黄姓家仆突然不走了。

老黄已经崩溃了,他沙哑着嗓子说:“守仁少爷,不是小的们不忠义。老爷让我们陪您来贵州,在您身边伺候。他可从未说过,这鬼地方鸟不拉屎!”

常风眉头紧蹙:“老黄,你什么意思?”

王守仁朝着常风摆摆手:“让老黄说完。”

老黄道:“守仁少爷,您就大发慈悲,让我们三个回去吧!再走下去,我们三个指定没命!”

“真不是我们不忠义。地上的蚂蚁尚且偷生呢,何况是人?”

王守仁道:“你们要走,我绝对不会强留。你们说的对,求生是人性使然。我领你们来的却是个死地。你们走吧。”

老黄跟另外两个仆人“噗通”给王守仁跪下了:“多谢守仁少爷!”

王守仁道:“罢了。你们原路返回吧。”

三名家仆如得大赦,扭头就走。

常风道:“你就让他们这么走了?”

王守仁道:“我平生最不爱做强人所难的事情。让他们走吧,我已落难,何苦再连累旁人?”

常风叹了声:“你这人啊,太善了。”

王守仁说出了一句富有哲理的话:“不为恶,即行善。不行善,即为恶。”

夜色降临。

三人用牛皮搭起了一个简易的帐篷。又捡了些枯枝烂叶,生了一堆火。

火不仅是用来驱赶猛兽的,更是驱赶蚊虫的。

贵州山里的蚊虫成群结队。若不设法驱赶,别说是人了,就算是牛也会被生生叮疯。

王守仁站在火堆前,抬头仰望着星空。

天空之中繁星点点。这里的星星,明显比京城要亮!

险恶的环境中,王守仁丝毫没有沮丧的情绪。反而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

王守仁用手一指一轮弯月:“常风兄,我想起了十岁时写的一首问道诗。”

常风答:“愿闻其详。”

王守仁吟诵道:“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常风惊讶:“这首诗与《列子·汤问》中所载两小儿辩日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啊。守仁兄当时年仅十岁,便开始读《列子》了?”

王守仁微微摇头:“当时我还未读过《列子》。”

一个十岁的少年,在没受到先贤故事启发的前提下,竟然悟出了后世谓之“辩证法”。

何止是神童?简直就是神童!

可见,圣人从小时候就会表现出异于常人之处。

王守仁用手拍死了一只落在自己脸颊上的蚊子:“与朝堂相比,龙场驿不过是小小一隅罢了。”

“但反过来想,与广阔的天下相比,朝堂才是真正的小小一隅!”

常风夸赞道:“守仁兄果然胸襟宽广!”

王守仁接下来的几句话,被载入了史书:“天下之大,虽离家万里,何处不可往,何处不可为?”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文人并非个个都是无耻之徒。

在遥远的历史长河中,总是有这样一群文人中的少数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天下为己任。

即便身处逆境,他们想得不是如何独善其身,而是如何开创一门能够启迪后人的光明之学,在华夏文明的漫漫长夜中举起一盏火把。

这群少数派文人中的凤毛麟角,最终会变成大贤。大贤中寥若晨星的一两位,则会成为圣人!

常风被王守仁的这番话感动的热泪盈眶。

铁石心肠的常屠夫四十三岁了,眼泪越来越常见。

二十五年的锦衣卫生涯,让他见惯了假仁假义,尔虞我诈,勾心斗角

有时他甚至会想,人世不过是一团漆黑罢了。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33.net

如果你也喜欢网购,可先免费领取:淘宝优惠券京东优惠券拼多多优惠券网购才省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