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奈何她腰缠万贯 > 第245章 衣锦还乡日

第245章 衣锦还乡日(第1页/共2页)

接下来的日子,刘衡这位新晋进士还有不少事要忙活。

首先是状元代表新科进士上谢恩表,作为天子门生,向天启帝表示感恩。

随后,在礼部官员组织下,新科进士们来到贡院进行释褐礼,刘衡作为状元祭献孔子,榜眼、探花两个分别献祭东西十个哲位,二三甲的第一名分别献祭东西庑神位。随后,大家一起到彝伦堂拜谒国子监祭酒及司业。祭酒与司业受拜后,请一甲三名上堂,每人酌酒一杯,另各插金花一枝,称为“簪花”。

等刘衡回家时,一身布衣就换成了状元规制的官服和靴、笏。人靠衣装,这么一更换了衣裳,精气神都不一样了。

第二天到孔庙拜谒之后,刻写进士题名碑。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刘衡走进孔庙,看着眼前一块块进士题名碑,心中还是激荡起了一阵豪气。

几百年前的碑文上,镌刻着一个个大家或知悉或不知的名字,这些人或是名臣流芳百世,或是奸臣遗臭万年,可在石碑上的名次,证明了他们都是一代人杰。

尤其是那一个个名垂青史的名臣,百年后的后人还是可以在题名碑上看到他们的姓名、籍贯和当年的名次。刘衡想象着百年后自己虽然已经变成一抔黄土,可后人还会像今天的自己一样,从进士碑上瞻仰自己的种种风采。

而礼部官员一篇抑扬顿挫的祭文,一句“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让他们想到自小父母的期盼,铿锵有力的一句“报效朝廷,不负皇恩”,宛如誓言。

三百名进士齐声喊道“报效朝廷,不负皇恩”,在孔庙这肃穆之地,只觉自己是在面向祖宗神灵起誓。

就算稳重冷静如刘衡,此时也有一种不负皇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激奋心情。

等到一切尘埃落定,馆选结果也就出来了。刘衡果然按照以往惯例,入了翰林院成为翰林编撰。

入职之前,有两月的探亲假,也是让大家衣锦还乡之意。

刘衡与颜汐、王七和他的未婚妻田小翠一起返乡。

刘族长听说状元回乡了,高兴地派了族人到临水驿候着了。如今阳山村靠着与善茶棚的收入,早就不复当年的贫寒。刘族长派人到明水县迎接,出了青龙镇的官道,就一路鞭炮声不停。

刘衡一行人几乎是在一路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回到阳山村的。

刘族长带着三叔公等族老们站在村外迎接,老远看到刘衡,一群人就打算下跪。他们是百姓,刘衡如今可是官身了,百姓见官,自然要跪拜。

刘衡连忙跳下马车,几步走到刘族长面前,双手扶起他,又扶起了三叔公几个,自己退后一步弯腰到底,作揖行礼道,“众位叔伯,刘衡回来了!”

“二郎,回家好啊,我这把老骨头,还能看到状元公回家祭祖,真是……真是祖宗保佑啊!”刘族长老泪纵横。

他带着刘氏族人一力支持刘衡,就算刘衡得罪了朝廷权贵也毫不退缩。如今,所有的冒险都有了回报,刘氏族里终于有了一个状元。从此以后,刘氏一族就有了官路进途,再不是无权无势的平民百姓了。

刘衡一手扶着刘族长往前走,颜汐就和王七几个跟在后面。

刘家小院已经恢复了旧貌,门前河边小路上,从进村的桥头一直到刘家小院的门口,摆上了一桌桌的流水席,十里八乡的乡邻们说一声恭喜,就可坐下吃席。

刘衡拿着状元圣旨授书,亲自送到祠堂。三叔公等族人们都是喜极而泣,刘氏祠堂门前,增加了一个三斗功名旗杆。

族中刘族长和三叔公算是长辈,刘衡晚间向他们禀告了要与颜汐定亲之事,刘族长张了张嘴,本来想要反对。但是一看刘衡虽然恭敬但是坚定的神色,这不是自己儿子啊!再加上赵氏跟他说过,颜汐经商手段过人,如今在京城都已经安家置产了。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33.net

如果你也喜欢网购,可先免费领取:淘宝优惠券京东优惠券拼多多优惠券网购才省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