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其它另类 > 红星闪耀 > 第三零九章 横扫(十六)

第三零九章 横扫(十六)(第2页/共2页)

郭述申道:“师长没有说过这个话,但要想达到一旅和二旅那样的战斗力,咱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行了,既然已经商量好了,那大家都下去休息吧,趋着有时间养精蓄锐,接下来的行动可是要一气呵成的,到时候想要休息都不可能。”

清朝末年,青岛还只是一个较为繁华小镇,昔称胶澳。1891年清政府议决在胶澳设防,青岛由此建置。翌年,调登州镇总兵章高元率部移驻胶澳。1897年11月,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强占胶澳,并强迫清政府于1898年3月6日签订《胶澳租界条约》,胶澳沦为殖民地,山东也划入德国的势力范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14年11月,日本取代德国侵占胶澳,进行军事殖民统治。1919年,由于青岛主权问题,引发了著名的“五四运动”,迫使日本于1922年2月4日同中国政府签订《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同年12月10日,中国收回胶澳,开为商埠,设立胶澳商埠督办公署,直属北洋政府。其行政区域与德胶澳租界地相同。192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接管胶澳商埠,同年7月设青岛特别市,次年改称青岛市。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岛。

青岛西方村,这里主市区已经非常近了,而且紧挨着铁路,八路军独立师特战大队二中队中队长李文斌一身短袄,打扮得像个工人,一闪身便进了一间民宅,里面已经有十几个人,全都是二中队的人,见中队长回来,上来便是一番问候。

李文斌叹了口气,道:“娘的,这小鬼子防得可真是够严的,这也是咱们特战队来了,要是换了别的部队,只怕根本进不了城。”

四连长问道:“中队长,教导员呢,他们那边情况怎么样,接上头没有?”

李文斌点头道:“接上头了,不过没有见到他,你们放心,教导员已经进了市区,还是他脑子够用,带着十几个人装成个大老板,大摇大摆就进去了,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四连长笑了笑,道:“中队长,我们也可以这么做啊,不过你不能扮老板,这老板得我当。”

李文斌瞪了他一眼,再上下打量了自己一眼,也是一阵气泄,自己这五大三粗的样子,最多也就扮扮保镖什么的,当老板,还真是不合适。

他说道:“我们用不着这一套,这几天,战士们大部分都已经混进去了,我们就包围先进行侦察布署,等大部队到了以后再说,总要有人接应嘛,市区就让教导员在那里指挥好了,我们每天晚上通个气,互相传递一下情况就行。”

四连长却有些急,道:“那我们四连怎么办,现在同志们还隐藏在劳山里,都羡慕五连和六连的同志,我可是答应过他们的,等进了城,请同志们吃面包呢。”

李文斌道:“去你的,吃面包,任务完不成我请你吃枪子,让你们四连所有人都出来,这几天就在外围散开,这里是港口,如果有可能,最好能有一批同志混进港口码头工人堆里去,明白了没有?”

“明白。”

李文斌又问道:“你们连在崂山有没有发现国民党的部队?”

四连长摇了摇头,道:“没有啊,难道这崂山上还有国民党的部队?”

李文斌点了点头,没有说话,事实上他也不知道,只是根据师部的通报,这崂山上的确有一支坚持打游击的国民党部队。

山东省主席沈鸿烈奉中央和第五战区令,于1937年12月31日率队南下徐州。他们从胶县过诸诚,刚到临沂七十里埔,就与日军遭遇。因众寡悬殊,沈鸿烈当即化整为零,疏散潜伏。其中一部份人辗转返回青岛,遂与留守青岛坚持抗战的孙式庵、朱及洪、于命九、于法章等联系,于1938年春在崂山旱河庵(即玉清宫),成立国民党第五战区游击指挥部第二纵队直属第三大队。组成人员以爆破日本纱厂之勇士和纺织工人为主,包括农民和小学教员等。大队长孙式庵、大队政治指导员朱乃洪。第一连长王子忠、第二连长王立琪,排长由曲志伟、王权和、于承芳等担任,共计300余人、200余条枪。他们以崂山为根据地,开始了抗击日寇的长期斗争。

在原来了历史上,1938年初,日军侵占了胶济津浦两条铁路及周边城区,并在占领区内成立伪政权,青岛市由汉奸姚作宾为伪市长。在危难时受命为山东省主席的沈鸿烈,将山东省分割为四,自己暨省府驻鲁南、设鲁东、鲁北、鲁西三个行署。李先良被任命为鲁东行署主任、兼代青岛市市长,率领部队人员活动在莱阳一带,同时在青岛市郊区设青岛办事处,李任命姜可训任处长。姜可训与孙式庵、朱乃洪联系上以膈,遂将这支队伍编在以李先良为总指挥的鲁东游击部队中。到1939年夏,李先良调这支队伍到鲁东行署所在地的莱阳进行训练,编为“鲁东行署独立营”。拨出两个连进崂山打游击,每隔三个月轮流调往,这样,可以在后方不断训练和装备,提高部队的素质和战斗力,同时也能较好地保持军纪并增强抗战的信心和勇气。独立营成立不久,在行署参谋长兼任该营营长洪彪率领下,进驻崂山华严寺。1941年,独立营改称“青岛市保安大队”,孙廷镛、薛益敦分任正、副大队长。

1942年鲁东行署结束,李先良以青岛代市长身份进崂山,制订崂山治理方针,提出“抗战”、“除暴”、“安良”三大行动口号和贯彻实施办法。同时增设保安第二大队,高芳先任大队长。不久,两个大队合编为青岛市保安总队,李先良兼任总队长,高芳先任副总队长。稍后又增设一个特务大队,大队长由崂山区南龙口村许京武担任。到1944年“青保”已增至4000余人,李先良不再兼任,而由高芳先任总队长。到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青保总队已辖有五个大队,人数从4000人增至6000余人,其重要成员和士兵多系崂山当地人。活动的区域为以崂山为核心的周边100余平方公里的地面。以华严寺为市流亡政府所在地。青保总部则设在太清宫并作为军事骨干和保甲长训练的基地。白云洞为机械修理所,太平宫为军需品和后勤粮秣库。

1945年日寇投降前夕,李先良将青保总队改为青岛保安师(青保总队名称仍在),李自任师长,高芳先任副师长。保安师下设三个团,一团长孙克宗、二团长于承芳、三团长董修璋。1948年,国民党第十一绥靖区青岛警备怀念部按国防部关于“加强地方武装”的电令,从警备司令部派一个团补充青岛保安总队,并易名青岛保安旅。高芳先任旅长。高伦师任参谋长。旅下设3个团,一团长孙克宗、二团长于承芳、三团长董修璋。

可惜的是,抗战胜利后的青保,变成了一支十足的反共反人民的武装,他们从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开始,最后走向了反革命的道路。到1949年6月2青岛解放前夕,该旅溃散南逃台湾。其首领李先良到台湾后,于1957年被台湾国立政治大学聘为教授,主讲市政学、都市计划、政治学等课程,到1974年退休后专心从事著述,有《都市计划学》《市政学》及回忆录等著作出版,画了自己从政、治军为学的人生轨迹

从某方面来说,无论国民党高层有哪些妥协份子,但在国军中,的确有着一些坚贞的民族份子,一直在和日军做着顽强的抵抗,事这上,就是这些顽强抵抗的残余势力给了八路军和新四军发展壮大的机会。如果没有江云的出现,带着部队入山东的就应该是罗荣恒,但当时他带的部队实在是太少,却在短短几年内发展壮大,不得不说其收编速度之快。

李文斌和四连在外围,而已经进入了市区的特战二中队教导员张同新此刻却已经深入青岛,进入了台西镇,这已经是青岛的心脏地带了,离青岛小港也就一步之遥。但越是这个时候,他去越不敢轻举妄动。进城的两个连的特战队员,让他分为两部分,一个连负责清查日军部队的准确布防,一个连队则负责查清大小两个港口周围的地形,在。如果大部队进城,第一当然是要消灭日军的抵抗势力,然后就必须控制住港口,只有先封锁住了港口,才能保证青岛的安全。

当然,能不能封锁得住就不得而知了,事实上无论是小鬼子的飞机还是军舰,只要过来就可以突破这样的封锁,但这需要时间,特别是敌军舰,从南方北上,时间上是个大问题,这也是八路军的机会,至于空军嘛,就只能是小心些了,这青岛城内那么多的日本人,小鬼子还不至于敢在这里大肆轰炸吧。

张同新住的是一家高级酒店,他使用的身份是济南商会的大药商,因为济南为中国军队所占,他只好避居南下云云,只因这个时候,战火离青岛太远,所以盘查也不是太严,加上他一应证件齐全,也没有人为难,再花上些钱,就万事大吉了。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33.net

如果你也喜欢网购,可先免费领取:淘宝优惠券京东优惠券拼多多优惠券网购才省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