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其它另类 > 红星闪耀 > 第三二三章 横扫(三十)

第三二三章 横扫(三十)(第1页/共2页)

独立师东南集团正在与日军独立混成第3旅团大战的时候,作为独立师师长的江云,此刻却已经离开了师部所在的武城县,来到位于冀鲁交界处的郑家口。

郑家口是河北故城县下辖的一个镇,位于京杭大运河边,原为郑家渡口后发展繁荣,在清末的时候已经是仅次于县城的一个大镇,独立师想要发展山东根据地,交通这一块是不可能被忽略的,而山东多水运,所以水上交通是重中之中。

江云来郑家口却是来视查后勤部运输处的工作的,后勤部虽然在武城办公,但是动输处办公地点却是设在了郑家口,主要是靠近运河,利于交通运输。

后勤部长吴征一路陪着江云,详细的了解了运输处的各项工作,从目前来讲,还是能够让人满意的。江云也不得不感叹,越是困难时期,党的工作效率就越是高。

郑家口虽然不在山东境内,但是与武城县距离相近,所以对于江云的出行,罗荣恒也没有什么异意,只不过让警卫团长孙长路亲自带个警卫营沿路保护。事实上,江云之所以出来一趟,除了有必要对下面的工作进行了解外,也是想让自己放松放松。

现在两个战略集团都南下了,作为师长不能亲临指挥,还要每天在作战室煎熬等待,实在是无趣,故借这个机会出来走走,顺便也考查一下地方上的工作。

如今整个冀南和鲁西北让自己独立师连成一片,成了八路军的根据地,但是如何经营这么大的地盘,却是一个大问题。共产党要说打仗,人才多的事,但是搞地方建设,却没有什么经验,想想当初的中央苏区,搞得一团糟,越搞越穷。现在的西北大后方虽然好了一些,但是人才太缺了,本身西北就缺,这些日子又要给各部队派地方干部,相信中央组织部的领导们只怕连觉都睡不好吧。

春天的早晨,山区的空气分外清新,微风吹过,花香直往人的鼻子里钻。一大早,江云就拉着吴征到了镇外的一块麦田里,查看小麦长势。虽然原来对农业生产基本上是一窍不通,不过他知道许多他原来时空农业生产的情况,在陕西搞屯垦的时候经常下部队,把自己的知识和战士们的劳作一印证,还能提出一些让战士们惊奇的新招。这个时候春暖花开,麦田里绿意盎然,江云自觉得心神俱醉,站在田边目光闪动,一时竟然痴了。

吴征与江云共事已久,知道师长对于工农商业都非常重视,就像他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打仗打的就是后勤。就因为这样,他这个独立师的后勤部长相比八路军其他各师的后勤部长级别要来得高,而且还名列师党委委员,排外也不是最后。遂蹲到地下,看开了麦根。

一个老农挑着一担粪走了过来,远远地就见几个军人在自己的地边瞎捣鼓。他知道,这可能是八路军的官在看麦子的长势,也不惊扰他们,把粪桶放下,一瓢一瓢地舀粪浇在麦垄上。原本独立师刚来的时候,大部分老百姓因为不熟悉,以为跟以前的国军差不多,虽然赶走了小鬼子,但从心理上来讲,还是很抗拒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抗拒再也没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现在不但是军队必唱的歌,很多老百姓也能唱。

一担粪浇完了,见几个八路军还在地里没走,老农就觉得奇怪,难道这些八路军想在这麦地里挖战壕打仗?正常情况下,那个时候的农民见了军人都是躲不及。不过这八路军可不是外人,他们对乡亲们好着呢!所以,老农也不害怕,走过来想仔细看看几个八路军到底在干什么。

见老农过来,吴征亲切地说:“老哥,你看今年的麦子长势怎么样?能丰收吗?”

老农早就注意他们一行人,看得出吴征怎么也是个领导,便接口就说“好着哩!”

吴征又问正常年景一亩能打多少斤?老农说这地好,上肥料足的话能打二、三百斤。江云正在心里想着其他问题,就听见了吴征和老农的对话,思绪也就拉了回来。摇摇头,心里暗暗骂了一句该死的穿越。就走到吴征跟前,听他和老农对话。

吴征是长期从事后勤工作的老红军干部,早在遇到江云之前就已经是副师级干部了,所以对农事是相当的了解,和老农一交谈,自然是越谈越深、越谈越亲切。一会儿功夫就谈到了地租重不重、能吃饱饭不能等问题。

江云听了一会儿,就插话问老农:“老乡,你家有几头牛。”

老农摇摇头:“我家是租种的地,牛也是东家的。”

江云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他知道这个时候,山东小麦种植面积只占整个作物种植面积的觎,由于小麦价格高,面粉口感好,是富人的消费品,穷人是吃不起麦子面粉的。因此。大部分农民认为吃小麦面粉不如吃杂粮顶饥,而且小麦可以换钱,都把麦子作为经济作物看待。这麦祜喂牛是好饲料,但骡马和猪、羊都不吃麦结。只要一问他家有几头牛,就把他种了多少亩麦、日子富裕不富裕问清楚了。可惜这老农是家佃户,没有地也没有牛。

江云想起后世的套作法,就对老农说:“老乡,我有个想法,你看可行不可行。现在正是种玉米的时候,这玉米产量高。耐早谤,玉、米面比高粱好吃、好消化。而且玉、米祜杆是牛、骡、马的好饲料,我们多种点玉米行不行?”

那老农说:“听说胶东人种玉米,还种红薯,都说产量高。我们这里主要种麦、花生、高粱和谷子。玉米也有人种,不过种的很少,吃个稀罕。”

江云又问老农他们是一年两熟还是两年三熟,搞不搞套耕?不说老农了,吴征都不知道江云怎么会知道这些农业名词,以前在西北的时候可没有听说过,都瞪着眼听老农回答。

那老农说,河边的好地一般两年三熟,山地一般都是一年一熟。前国民政府曾派人来指导一耸两熟,都被东家拒绝了,说是要养地。江云找了根小棍子。比划着对老农说:“老乡,我给你说,一年两熟很简单,就是小麦收了后直接种豆子,地都不用犁。也可以把地梨了后种晚玉米。秋收后再直接种小麦。你们这里虽然是山区,但气候好,一年两熟没有问题。另外,你看,这麦奎这么宽。我们要是在这行距之间点上玉米种子。等麦熟的时候,玉米也长起来了,割了麦,这地里就成了玉米田,相当于专门用这块地种早玉米,这样实现一年两熟,由于是早玉米。玉米的产量还高。”

那老农想了半天。才说:“我没种过,可我琢磨你说的办法兴许能成。”

江云心里好笑。要不行我说它干么啊?就趁热打铁,说道:“老乡,要不然我们试试。如果能行,到秋天收获后你多交点军粮,支援我们打鬼子,要是不行,我赔你钱,我在这里不走的,秋天我再来。

老农从腰带上取下烟袋,装了一锅烟,点着吸完,才说:“你是八路军,是打鬼子的队伍。我虽然不识字,但也能分清好人坏人。我琢磨你是为我好,成,我老汉就跟着你试验一把。就是干不好也不要紧,本来地闲着也是闲着。”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33.net

如果你也喜欢网购,可先免费领取:淘宝优惠券京东优惠券拼多多优惠券网购才省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