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历史 > 奋斗在苏俄 > 1040 战争?

1040 战争?(第2页/共2页)

当初的“柏林大封锁”震动了整个世界,因<span>此</span>,在西方世界中,人们都知道西柏林处在一种什么样的状况下,所以,即便是在美国国内,民众也反对将美军<span>派</span>驻到西柏林去,因为在普通民众看来,将美国人派到那里去,和让他们去送死没什么区别。

就这样,西柏林的美军司令其实没有多少兵力可以调动,所谓总司令这个职务,其实更应该称之为美国驻西柏林特别代表,其象征意义更大于实际意义。

另外,就在第68、第215两个近卫坦克团挺进西柏林的时候,苏军驻波茨坦的第62、第64两个摩托化步兵团,也已经采取了军事行动,按照事先制订的计划,这两个摩托化步兵团的任务,是在行动发起后的第一时间,夺取德里维茨地区,以切断西柏林同联邦德国之间的联系。若是再加上原本就驻扎在柏林地区的苏军部队,那么参与此次行动的苏军部队,就足足有九个团的兵力,其在规模上,已经远远超过了英法美以及联邦德国部署在柏林地区的军事力量。

或许是由于苏军所采取的行动过于迅速,再加上英法美三国派驻在西柏林的军队数量非常有限,进入西柏林的苏军部队进展顺利,他们只<span>遭</span><span>遇</span><span>到</span><span>了</span><span>零</span><span>星</span><span>的</span><span>抵</span>抗,便在入夜后的八点钟,全面占领了整个西柏林地区,包括美国驻西柏林代表团团长艾伦·莱特纳在内,大批美英法以及联邦德国的军官、官员被苏军俘获。

就在挺进西柏林的同一时间,驻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军部队,在克拉德诺地区,向联邦德国巴伐利<span>亚</span>州的吉伯尔施塔特机场,发射<span>了</span>两枚导弹,以打<span>击</span>英国皇<span>家</span>空军派驻在那里的航空队。

由于时差的关系,驻德苏军顺利夺取了西柏林的时候,莫斯科已经是第<span>二</span><span>日</span><span>的</span><span>清</span><span>晨</span><span>了</span>,<span>塔</span>斯社在早七点的新闻广播中,播报了苏军顺利夺取西柏林的消息,并宣称这是联盟对联邦德国袭击叶米利奇诺机场的报复,联盟此举只是为了对联邦德国这个法西斯侵略者施加报复,并不针对除联邦德国之外的任何国家或个人。至于说在此次行动中被拘捕的美法两国官员,联盟将会无条件的将他们释放,并礼送他们离开西柏林。

随着塔斯社所播出的这一条讯息传播开来,整个世界都<span>被</span>突如其来的一场战争惊呆了,几乎所有人都在担心,第三次世界大战将由此爆发,而最为恐慌的,无疑就是包括法国在内的一系列西欧<span>国</span>家了,因为他们离着可能的战场最近,哪怕苏联只是朝着联邦德国丢核弹,都免不了会影响到他<span>们</span>的国<span>家</span>。

为此,还真有一些国家的名流、学者,<span>公</span><span>开</span><span>谴</span><span>责</span><span>英</span><span>国</span><span>与</span><span>联</span>邦德国,他们显然是相信了莫斯科所做出的报道,认为英国人和联邦德国勾结在一起,挑衅性的攻击了苏联人的机场。不管从哪方面来讲,这种挑衅都是实实在在的入侵了。

而<span>对</span>于英国与联邦德国来说,他们当然知道事实是怎么回事,但<span>他</span>们<span>也</span>根本没办法向公众解释,他们能说什么?难道还能告诉公众,说他们的飞机并不是用于袭击苏联人的,那些飞机其实是侦察机,他们的任务就是单纯横跨整个东欧地区,再进入苏联腹地,对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军事设施展开刺探......

好吧,这种行为同样也是<span>赤</span><span>裸</span><span>裸</span><span>的</span><span>入</span><span>侵</span>,<span>他</span>们的这种说法,与苏联人的指责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不过,外交<span>的</span>问题<span>大</span>多数时候都不是靠讲道理的,而是要靠将实力的,力气<span>大</span>、实力强的那一方,总是能够得到更多国家的支持,哪怕所有人都知道它是在搞霸<span>凌</span>。

但不巧的是,联盟现在不仅占着理,而且还比英德两国更有实力,至于美国人,他们当然不希望就此爆发一场战争,因为他们与联盟相比起来,军事实力并不占优。

.....................................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维克托与莫洛托夫并肩而行,缓步踱上白色小楼前的阶梯。莫洛托夫同志双眼布满血丝,整个<span>人</span><span>都</span>显得有些萎靡。他已经快要七十岁了,实话实说,人到了这个年纪,已经无法再负担高<span>强</span>度的工作压力了。而作为联盟的外交部长,当前的局势下,他显然是清闲不下来的。.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33.net

如果你也喜欢网购,可先免费领取:淘宝优惠券京东优惠券拼多多优惠券网购才省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